网站首页收藏本站设为首页站内导航
信息详情
陆家中学《中学德育教育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查阅次数:280次]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8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立 项 单 位: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负责人:昆山市陆家中学  夏  健
                                                       主 要 成 员:陆良中、朱云明、钱洪根、王雪生、范茂斌、
                                                                          高伟民、杨荣艾、沈引良、顾云芳、柴广申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社会经济的腾飞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个别领域道德失范,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了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
        因此,新形势下如何针对中学生在德育方面呈现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出系统的对策,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尤为迫切和需要。
        昆山市陆家中学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乡镇学校,学校秉承“博雅”校训,坚持“求真、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办陆家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求真、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励志、好学”的学风。
        近年来,陆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虽已得到各级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部分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而家长也只是盯着孩子的考分,对教师及学校的评价也以分数定论。尤其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上缺乏稳定性,方法上缺乏诱导性,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相对薄弱,学校班团活动及各科教学中德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由于当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道德教育跟不上,甚至缺失。再加上中学生本身的青春叛逆心理和生理特点,尤其是情感最易激烈、最易冲动、充满幻想,最容易动摇而又缺乏理性。导致相当多的中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政治理想信念淡化,认知和行为脱意识化,心理素质低下化,道德概念庸俗化。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只有认清新形势下学校学生德育的现状,调整道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更新德育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做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教育,才能使中学生把“求学”与“做人”结合起来,把“德育”与“智育”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自身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持久发展。
        经过近几年德育教学教育的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搜集到了一部分进行课题研究的感性材料,同时进行了些理性的思考,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具科学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对广大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进而科学、合理、理性的推进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
二、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当今时代 ,全球青少年道德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各国都在加强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
美国不专门开设一门德育课程,而是将德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包括通过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如开设宗教课,教育孩子行善积德;通过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
        德国首先抓住核心道德价值观,如:关爱、诚实、公平、责任、尊重自我和他人等,更重视隐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充分利用环境、榜样、解释、劝诫、体验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法国主要是公民教育,其目的是弘扬传承法国文化。以人权教育为核心的法国公民教育富有特色,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后,法国教育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法规,旨在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社会参与。
         日本十分注重实效,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校的道德课程来进行,根据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把道德教育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深度和侧面。与德育课程相配合,日本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旅游、实地考察。
        韩国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成为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因而被一些学者概括为“有国籍的教育”。他们十分重视中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德育行为规范的训练。
         我国近年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也加强了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具有阶段性、传统性、不系统性、局限性而缺乏具有时代特点的与时俱进的针对新形势新特点的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如何进行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更加缺少。
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为其他人进行德育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
2.有助于丰富发展完善德育理论体系,为体系的完善增添新时代的元素;
3.有助于给从事德育工作的学校、德育教师、班主任等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措施和手段,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信心,为建设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4.本课题的研究为新时期中学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和示范。
四、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学科德育工作研究为载体,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校文化,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学校科研力量,促进学校长足发展。通过此课题的实验和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和德育队伍建设。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
2、通过此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研究及应用能力,较好地将政治思想教育、诚信礼貌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传统文化孝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与责任教育等真正涵盖于德育教育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从课堂的教学出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形成一支科研能力强,文化素质高,有爱与责任感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学校长期发展服务。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优良的情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提高学生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心态,能够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个人的人格,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既能顺应时代发展,又能有丰富精神世界。
五、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 新时期中学生的德育认知规律。
3.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
4.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德育特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六、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各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做到相关学科德育内容的有机渗透。
2、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减负的同时,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体等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及各种主题月活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有益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继续办好业余团校,加强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德育基地活动等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纳入学生评价内容。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通过家长理事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各种形式,学校、年管会及班主任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及时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告知家长,经常性的将学生在学校的进步情况发给家长。同学生家长经常性联系,及时交流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5、教师师德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提保证,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大力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建立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鼓励学生、家长、社会等对学校教师师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
(二)研究的方法
1、课堂教育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配合教育法:德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与课外教育、社区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榜样激励法: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具有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同时在学生中树立本校、本班的“身边”的榜样。
4、环境熏陶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的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自我激励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寻找差距,明确方向,激励自我,达到自我教育、自觉提高的目的。
6、个案分析法:通过观察调查,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跟踪研究,填写个案卡,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7、调查研究法:以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方法调查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环境的思想表现。
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重视群众性的实验,坚持课题研究为现代育人服务的正确方向。通过科学有序的研究实践,创造我们自己的“学校与家庭、社会、和谐教育德育工作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研究,研究师生、家长的实践,指导和谐育人实践,这是本课题的本质属性,核心思想和生命所在,本课题的“实效性”是研究实践的根本追求,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健康成长是本课题深化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七、    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周期
五年,即20011年3月至2015年10月
(2)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8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机构,制定课题实验计划,对选题进行论证,对方案进行设计,然后申报、启动课题。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分工落实立项子课题,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修改课题方案,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一个月集中研究一次,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第三阶段:阶段性成果总结(2012年3月—2013年8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方案。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阶段成果呈现方式: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主任工作手册7、班级日志样本。
第四阶段:扩大实验成果(2013年9月—2015年2月)评价和总结课题研究结果,撰写论文。成果呈现方式:课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论文汇编 、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第五阶段:评估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0月)课题组负责收集汇总,整理课题论文,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上报研究成果。
八、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重点:针对新形势下青年学生德育的新特点,探究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2.难点:德育实效的复杂性在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因此如何解决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德育的难点。
九、    本课题实验对象的选取
陆家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
十、    保障条件
1.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初一、初二学生,具有系统性、延续性和典型性,能更好地进行纵横向的比较,不会冲击毕业班的教学。
2.从课题组成员看,本课题组成员均为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条件和素质。其中,有从事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的市级优秀班主任和校级优秀班主任。
3.从研究人员与被研究对象看,所有课题组成员与学生朝夕相处,随时可以捕捉学生的德育信息,哪怕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十一、            做法和成效
        自开展《初级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以来,我校的德育常规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特色,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基础,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健全德育制度,使德育管理精细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精致的管理制度,会对德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
1、细化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方法等详细地列入计划之中,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认真设计每月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班会课等具体内容的安排。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学校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级工作月考核细则(由模糊评价到量化评价)及学期考核制度。在学生方面,学校以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做好“三零”、“四率”、“五好”等细节,提升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意志力、注意力”水平。
3、强化德育工作考核。我校每天安排了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值日,对全校的班级实行随机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并及时反馈。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后进的有压力。
(二)、降低德育重心,使德育要求精细化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降低德育重心,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较好的个人修养才是当务之急。把距离学生最近的事做好,是我们工作的策略。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各项守则,让每一个学生完全熟悉学校管理制度,自觉适应学校管理要求。我们细化了学生的具体要求,并利用班会课时间和课前五分钟安全警示教育进行讨论学习,交流发言,让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熟记于心,从一言一行的小事中搞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学生明确在学校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才最好。让学生们从“上好一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认识到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怎样做才是有修养的表现。
(三)、坚持以人为本,使学生自主管理精细化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德育的主题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激发学生自主精神,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方面,我校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校园文化长廊,增添了教室内外墙及宣传栏的布置,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轶事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展示,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升华,实现自我超越。
2、在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满足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塑造良好的自我人格形象。
3、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平台。为此,学校成立了学生会,让学生参与学校各项管理,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的主体,这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目标。
(四)、开展主题教育,使学生活动精细化
        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学生课外活动,做到主题活动系列化、社会实践经常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比如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红歌班歌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了学校主流文化,让学生的行为在活动中得到规范,让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提高,让学生的意识在活动中不断强化,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闪耀光芒。
        课题研究已经成功地开展了五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置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结合在学校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之中,促成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校风、班风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育人目标更为明确,课题组成员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积累经验,认真撰写课题论文。其中多篇治班方略、教育案例、教学反思,荣获江苏省、市、区级奖励。
十二、            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本实验课题从开展到今年结题,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果,但从课题发展的高度和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来看,无论在课题的研究还是实施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1、硬件条件不足。从学校层面看,鉴于学校的活动经费的制约,教室没有开通网络,家校利用网络的沟通受到很大的限制。
2、家长认识不到位。部分家长对当前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家校互动、班校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积极性。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在校的德育表现;只关心孩子考试考了多少分,不关心孩子分数之外的东西。
3、班主任事务性工作过多。在课题研究和实施的一些阶段和时期,有少数班主任由于自身班级事务较多及学生升学考试、班主任成绩考评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家长进行积极的德育互动。
4、课题组成员主动性不够。课题组成员本身又是任课教师,每人带着五六个班的课,肩负着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双重任务。有时候因为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因素的影响,对研究课题的研究信息缺乏及时的归类、分析、整理与升华。
5.课题研究的文字性材料多视频材料少。在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技术因素、经济因素、时间问题等,很多的德育教育与实践的细节活动都没能以视频的形式、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往往视频在德育研究中发挥着文字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6.本课题德育途径的研究,传统途径多创新途径少。应着重加强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创新途径的研究。
因此,我们认为,德育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管理的优势,而管理的优势则是通过管理的精细化来体现出来的。一心渴望奇迹,追求奇迹,奇迹却无影无踪;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奇迹却不期而至。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精细化管理的主线,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方向主要达到以几方面:
1、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和德育队伍建设。制定详尽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年度方案,把德育内容分层次融入各班各项活动之中,成为有效教育德育工作内容的核心。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建立健全一套全新精细化的德育管理制度,使学生成长为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既能顺应时代发展,又能有丰富精神世界。
3、通过研究,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学校德育管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这方面拟聘请专家多多给予指导。
4、以《陆中教育》为切入点,打造精品平台,引进优质资源,推广德育有效性教育。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汇总、整理工作。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学校人人都是研究者,放大研究范围。定期写出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教育案例和叙事。总结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办法,在总结中找思路,出办法。
        课题研究结题并不代表课题研究的结束,作为我校课题组主持人,我将深入学校和广大师生,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把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推广好,力求出实效。通过教科研把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三结合落实好整合好,力争把陆家中学学生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内化到学生的内心,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深入研究,从实践层面结硕果!
十三、            主要研究成果展示
 
执笔人:王雪生、范茂斌